做消费金融网站价格/工厂管理培训课程
大名鼎鼎的PC5接口是V2X的车与车之间的直连方案,最早起源于LTE-D2D,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,它和Uu,在3GPP23.303协议(Proximity-based services (ProSe),Rel15)中,被规划成了这个样子:

上面这个图,虽然严格来讲它是ProSe,但是其实它也是LTE-V2X的基本框架。
前几个月,3GPP 38.885(Study on NR Vehicle-to-Everything (V2X)),在这篇新发布的协议中,用了一整章的内容来描述NR中PC5的方案。
我们知道,在以往的V2X中,所有的信息都是通过广播包(broadcast)的形式来进行传播的,那么在NR 的38.885中,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,sidelink(通常,我们使用sidelink这个词汇来描述PC5所承担的具体功能,简称SL)增加了单播(unitcast)和组播(groupcast).
SL broadcast, groupcast, and unicast transmissions are supported for the in-coverage, out-of-coverage and partial-coverage scenarios.
是不是很激动?暗搓搓的期待下以后车与车之间也是可以说悄悄话的。
同时,协议也给出了sidelink Control plane和 User plane


在协议的第五章,对下面的每一层的功能都进行了详细的规范
PHY:物理层
MAC:介质访问控制层(提供广播包的过滤,逻辑信道优先级,传输优先级以及调度请求等)
RLC: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(对RLC SDUs进行分割和重组,以及丢弃)
PDCP: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(用于广播和群播的SL 数据包复制和重复 PDU 丢弃;基于定时器的SDU丢弃,用于广播、群播和单播。)
RRC:无线资源控制(UE间的信令交互)
SDAP: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(The SDAP sublayer does not apply to SL broadcast or groupcast.)
在通讯时,假设由上层协议来决定传播方式(单播、广播或组播),那么物理层就要知道一系列的信息,比如我来自哪儿(源ID),我要去哪儿(目标ID),以及重传信息等(HARQ process ID)
因为涉及到了单播和组播,所以就有传输稳定性的要求,sidelink也一如既往的考虑了HARQ的一系列问题,并在协议中进行了讨论。
最后附上协议链接:ftp://ftp.3gpp.org/
以上不足之处,请多指正。